“孩子气”,不是任性胡闹,而是真诚与坦率,简单与富足。像孩子一样看待问题,不是幼稚,而是一种可贵的品质,一颗宝贵的童心。

童心,是一种真诚
李贽说:童心者,真正也……若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心;失却真心,便失却真人,人而非真,全不复有初矣。
苏轼一生在新旧两党之间挣扎,新党认为他是旧党,旧党认为他是新党。保持一颗童心,以诚待人,才能以心换心,收获真正的友谊。保持一颗童心,坦率真实,才能不必算计伪装,活得坦坦荡荡。没有真诚,生命就是一座在谎言与虚伪交织成的空中楼阁,再小心谨慎也逃不过轰然倒塌的命运。

周国平说:凡童心不灭的人,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,有一份通透与豁达。仅有的羊肉,都被达官贵人买去了,苏轼想解馋,于是就去买别人不要的羊脊骨。他把羊骨放在火上烤,然后撒烧酒、调料,吃得津津有味。他在信中对弟弟夸耀,这样做出来的羊骨头,里面的骨髓比海鲜还好吃,就是旁边的狗不太开心。我们都想变成“没心没肺”的孩子,却最终变成了患得患失的大人。保持一颗童心,保持纯真自然的天性,抛却计较得失,才能活得洒脱。

童年的时候,好奇心催动着我们去发现生活,所以每一天都是新的,而成年之后,因为学业、工作、家庭,三点一线,每个人都在自我重复。一个人容颜虽然老去,但是他的见识、阅历都在大幅增长,他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改变。苏轼半生流离,但是他读书、绘画、书法、学医、厨艺、耕地、政务、水利,一个也没拉下。旺盛的好奇心与巨大的热情,让他没有被政坛的风雨淹没,反而活得津津有味。童心不是一种年龄,而是一种能力,一种对生活保持热情的能力。一个对生活保持好奇的成年人,一定有很多的兴趣与爱好,充实着他们,支撑着他们。他们的生活,丰富而充实,不会被打垮,更不会轻易老去。六一儿童节并不只是儿童的节日,也是富有童心的人的节日。

童年不可追,童心不可丢
愿我们都是童心未泯的人
在浮华中,仍能保持率真善良
活得洒脱、智慧,永远不会老